latest news

根管治療斷針別慌!了解正確處理方法很重要!

「醫師說我抽神經的時候斷針了,該怎麼辦?」相信有遇過類似情況的患者,當下一定會感到不知所措與疑惑,為什麼抽個神經也會有器械斷在裡面?其實根管治療過程中偶爾會發生斷針或斷械的狀況,真的遇到了也不必過於緊張,重點在於如何正確處理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特別是在牙科顯微鏡的導入下,這類情形已經有了更多的應對方式。

根管治療為什麼會斷針?

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,是透過細小的器械清理受感染的神經、血管和牙髓組織。由於人類的牙根形狀多變,加上根管內空間狹小,器械在操作時難免會承受較大的壓力,特別是遇到彎曲、鈣化的根管,或器械使用次數過多時,就可能發生斷裂的狀況,這就像是反覆彎折一根迴紋針,到了一定次數就有機會斷裂,是器械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。

斷針之後該怎麼處理?

當發生根管治療斷針的狀況時,醫師會透過影像檢查評估斷針的位置、方向及深度,以及根管清理的狀況,來判斷適合的處理方式。若分離器械位於根管末端,且根管治療已經差不多完成,那麼即便有斷針也不太會影響到治療效果;若是經評估後狀況許可,也可利用特殊器械繞過分離器械,並將其當作封填材料進行保留,完成根管治療。但假如斷針位置會影響到清創,那麼就得考慮拿出分離器械了;雖說要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取出有相當難度,但現在有了牙科顯微鏡的輔助,能在高倍率放大和清晰的視野下,更精準的拿出分離器械,提升手術的成功率。

顯微根管治療提高療程成功率

提到牙科顯微鏡,目前頗為常見的應用就是顯微根管了。傳統根管治療是透過X光片和醫師經驗來判斷,但要在狹小的根管中徒手進行精細操作,難免可能會有細菌殘留在死角的狀況,而牙科顯微鏡能讓醫師以20-25倍的放大倍率來擴張視野,再搭配充足的照明光源,使根管內部結構更為清晰,不只可以讓細菌無所遁形,增加治療成功率,還能提高治療精準度,保留更多自然齒質。不過若是前述方法仍無法解決堵塞問題且會影響到末端清創,或是器械已經穿出牙根外,這時可能會建議採用顯微根尖手術,透過牙科顯微鏡的輔助,將牙根尖末端做部分切除並逆向清理病灶以完成後續療程,避免狀況繼續惡化。

雖然根管治療是目前相當普遍的牙科療程,但若是沒有將細菌徹底清除乾淨,或是遇到像斷針、斷械這類的意外情況,都會增加二次根管的機會,提高治療成本及身心負擔,因此選擇值得信賴的醫師便非常重要。牙髓病專科醫師較一般牙醫師多了額外的專科扎實訓練,在面對各種牙髓問題能夠更精準、有效率的規劃合適療程,提高治療品質及成功率。台中京典美學牙醫的陳錦醫師不僅是衛福部定的牙髓病專科醫師,更曾任台中榮總牙髓專科主任,豐富的經驗以及專業的技術,搭配京典擁有的高倍率牙科顯微鏡及3D電腦斷層掃描等先進醫療設備,讓患者在遇到牙髓的各種狀況時,都能獲得更妥善的照護,安心重拾健康的笑容。

FACEBOOK

近期文章

彙整
2025 年 3 月
 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
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