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id-19疫情控制狀況良好,也讓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國際享譽盛名,人工植牙發展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,近10年,台灣眾多缺牙的患者,對於植牙的接受度屢屢創新高,活動式假牙與牙橋也有被人工植牙技術而取代的現象,在醫學不斷演化進步的現代,為什麼還會有植牙失敗的情況呢?
植牙的失敗指的不僅僅是植牙手術的當下,也包含了術後不當的保養及使用所導致的植牙失敗,而植牙失敗常見的原因包含了下列因素:
一、植牙前牙周病的控制
想要有健康穩固的植牙必需要有健康的牙周狀況,牙周病患者若有植牙的需求,則一定要在植牙前先做牙周病治療,徹底將牙周的健康狀況控制住,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植牙手術,若冒然進行植牙,失敗的機率非常高。
二、軟組織不足(需補肉)
口腔中的軟組織具有鞏固牙根穩定的功能,而硬組織則有保護牙齦的功能。軟組織的角化牙齦,是包覆在牙齒周圍的,它可以將食物的碎屑阻隔在外,避免滋生細菌,若角化牙齦不足,則會有牙齦炎、植體周圍炎的現象,導致植牙失敗。
三、硬組織不足(需補骨)
牙槽骨猶如房屋的地基,透過手術將植體置入牙槽骨內,牙槽骨會將植體牢牢的穩固著,以此承受患者的咬合力量。如果患者的牙槽骨嚴重流失或不足,在植牙手術前醫師會進行補骨的手術,將骨粉填入牙槽骨內,刺激骨質再生,牙槽骨的不足會導致植牙的失敗。
四、植牙手術失敗
口腔是相當縝密的器官,除了目視可見的牙齒、牙齦、牙槽骨之外,還有許多神經、血管包覆在其中,口腔的鄰近器官還有鼻竇腔,因此常常聽見醫師說植牙相當重視「精準」。有關上、下齒顎與植牙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,上顎的植牙風險是鼻竇穿孔、上頷竇的位置是上顎後牙的上方,如果在植體植入時,不慎貫穿了鼻竇腔,會有發炎、飲水從鼻子外漏的狀況。當患者鼻竇腔的位置較低或牙槽骨較薄,在植牙手術前需要先進行鼻竇增高術,將牙槽骨墊高才可以植牙。下顎植牙的風險是有傷及神經的可能。下顎後牙區的位置有重要的下牙槽骨神經,如果不小心被植體所傷害、壓迫,會造成暫時或永久的單側下巴、嘴唇、舌頭痲痺。為增加植牙手術的精準度,在術前除了基本的電腦3d斷層掃描之外,如今的科技還能透過數位植牙導航來輔助,提升植牙的成功率。
五、骨整合失敗
植牙是在牙槽骨內放入新的人工牙根,人工牙根必須與牙槽骨緊密結合,才能讓植牙有穩固的咬合能力。然而在等待人工牙根與牙槽骨緊密結合的這段期間,患者若沒有注重保持良好的口腔環境、依舊抽菸、嚼檳榔,會使傷口癒合的能力降低,讓細菌有機可乘的入侵牙槽骨,破壞重建的口腔環境,植牙的咬合強度與穩固性會漸漸降低,甚至有鬆動、脫落的可能性。
六、不良的術後習慣
在植牙手術完成後如果沒養成良好且正確的口腔照護方式,也沒有定期回診追蹤檢查,則有可能會引起植體周圍炎等狀況,而最後導致植牙失敗。
台中逢甲京典美學牙醫高嘉光醫師提醒:人工植牙比起活動假牙與牙橋的優點更多,在接受植牙前必須讓醫師全面性的評估口腔狀況,其中患者的日常習慣包含是否抽菸、磨牙、平時的潔牙習慣、有無慢性疾病等,都是植牙前評估的要素。人工植牙的目的是為了重建口腔的完整性,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,因此在植牙手術前醫師與患者需要有良好的溝通管道,術後能配合正確的保養習慣,才能有效降低植牙的失敗機率。